云南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主动在全国大格局中放大坐标系、找准参照物,紧盯难处、干在实处,围绕建设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,以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、优化监管资源配置、提升监管效能为主线,全面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新机制。
以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目标,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。除试点省市外,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《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实施方案》《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《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特种设备获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做到工作任务清单化、业务流程规范化,为依法依规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,切实提升监管效能提供制度机制保障。
以信息化和信用信息归集为基础,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。坚持“统一化、规范化、智能化”建设理念,在国家规定的时间期限内,提前3个月完成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和“通用型”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建设,对全省现有101.69万户企业按信用风险由低到高分成ABCD四类,分类结果每月动态更新,并实现与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。针对严重资不抵债、一址多企、许可证过期等特殊风险,建立21种监测预警模块,为实施精准靶向监管,推动从无差别、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、精准化监管转变提供保障。按照“应归尽归,全量归集”要求,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云南),全面及时归集市场监管系统企业登记注册备案、日常监督管理等10大类基础信息;整合归集食品、药品、特种设备等市场监管重点领域、专业领域12大类企业信息;有效归集其他政府部门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严重违法失信、抽查检查、信用评价等5大类涉企信息。目前,已全量有效归集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息6283.05万条、省州县3709个部门信息750.87万条。
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融合应用为手段,构建差异化监管体系。坚持“共享共用”原则,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有机融合,云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制定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抽查计划时,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,合理确定、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,实施差异化监管。同时,将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共享至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,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动态更新提供实时数据支持。2022年,按照3%的企业抽查比例,对全省27913户企业开展了双随机抽查。其中,抽取A类企业4051户(约占全省A类企业的1%)、B类企业9359户(约占全省B类企业的3%)、C类企业7189户(约占全省C类企业的15%)、D类企业6923户(约占全省D类企业的35%)。通过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,使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的问题发现率得到显著提升,其中,A类企业问题发现率为8.67%、B类企业问题发现率为14.08%、C类企业问题发现率为40%、D类企业问题发现率为49.84%,实现从无差别、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、精准化监管转变,切实提升了监管水平。
以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为参照,统筹构建“1+N”市场监管系统分级分类监管机制。坚持“管行业就要管信用、管业务就要管信用”原则,制定《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实施方案》《云南省市场监管专业领域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建设工作计划》,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专业领域监管有效结合,构建“1+N”专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体系,推动药品生产流通、化妆品生产、食品生产、餐饮服务、特种设备、计量、认可检测、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全领域分级分类监管,切实提升综合监管效能。